●时间:?~212
●籍贯: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职务:太尉
荀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曹操军事集团的重要谋士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在平定兖州叛乱、制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战略以及官渡之战中他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后来荀彧反对曹操即魏王位,引起了曹操的嫉恨,最终在忧惧中病死。。
原文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彧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曰:“王佐才也。”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董卓之乱,求出补吏。除亢父令,遂弃官归,谓父老曰:“颍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乡人多怀土犹豫,会冀州牧同郡韩馥遣骑迎立,莫有随者,彧独将宗族至冀州。而袁绍已夺馥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太祖大悦曰:“吾之子房也。”以为司马,时年二十九。是时,董卓威陵天下,太祖以问彧,彧曰:“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卓遣李傕等出关东,所过虏略,至颍川、陈留而还。乡人留者多见杀略。明年,太祖领兖州牧,后为镇东将军,彧常以司马从。
兴平元年,太祖征陶谦,任彧留事。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布既至,邈乃使刘翊告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其军食。”众疑惑。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惇等曰:“君,一州镇也,往必危,不可。”彧曰:“贡与邈等,分非素结也,今来速,计必未定;及其未定说之,纵不为用,可使中立,若先疑之,彼将怒而成计。”贡见彧无惧意,谓-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太祖自徐州还击布濮阳,布东走。二年夏,太祖军乘氏,大饥,人相食。
译文
荀彧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他的祖父荀淑,字季和,曾担任过郎陵县令,是顺帝、桓帝两朝都很有名望的人物。荀淑生有八个儿子,都很有才华,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经担任过济南国的国相,他的叔父荀爽,曾经担任过司空的重要职务。荀彧年轻的时候,南阳人何颙十分欣赏他,评价他说:“你是个可以辅佐圣君的良才!”永汉元年(189),荀彧被举为孝廉,担任了守宫令。董卓之乱爆发时,为了避祸,荀彧请求出任地方官,被外放为亢父县令,他弃官不做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后,他对父老乡亲们说:“颍川这个地方四面受敌,是兵家必争之地。如果天下有变,这里肯定首先成为战场,我们应赶紧离开这里,不要久留。”乡亲们留恋故土,犹豫不决,正好冀州牧韩馥派人来迎接荀彧,乡亲们都不愿意跟随荀,荀彧只好带领着自己的宗族搬到冀州。此时,袁绍已经夺取了冀州,他以对待上宾的礼仪招待荀彧,荀彧的弟弟荀谌和同郡的辛评、郭图等人都得到了袁绍的重用,只有荀彧预料袁绍最终不会成就大业,打算离开袁绍。当时太祖任奋武将军,驻扎在东郡。初平二年(191),荀彧离开袁绍而投奔太祖。太祖非常高兴,对他说:“你可是我的张良啊!”当场任命他为军中司马,这时荀彧才二十九岁。当时董卓权势熏天,太祖询问荀彧董卓的命运,荀彧回答说:“董卓肆意妄为,暴虐成性,必然不得善终,他也不会有什么作为。”董卓派部将李傕等人出函谷关,所到之处大肆虏掠,直到颍川、陈留两郡才返回。荀彧家乡那些不肯搬走的乡亲大多遭到了杀戮。第二年,太祖兼任兖州牧,后又任镇东将军,荀彧始终以司马的职务跟随太祖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