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集成》
《防守集成》,顾名思义,是关于防守城池的集大成之作。实际上它是乡兵团练防守县城土堡的兵书,与《金汤借箸十二筹》、《救命书》等属于同一类。原书题朱璐编次。朱璐,字玉泉,清末旌德(今安徽省旌德县)人。他成年后喜欢搜罗阅读各家兵书,钩玄撮要,潜心探索,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就抄录下来,分类收藏。他是一位有正义感的青年,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清朝的腐败深恶痛绝,在本书序言中气愤地说:“将不知兵,兵不用命,文吏以徇私取巧为能,武弁以退却偷生幸免,而肉食者,复未能远谋,一旦有警,则万姓流离,四方震动,良可慨也。”清咸丰初年,他到福建做官,原想大干一番事业,可到任一看,那里“豪猾当权,贤能敛迹;兵无实用,饷尽虚縻;官弁伤亡,形同刈草;贼氛猖獗,势等摧枯;有城莫守,有隘难防;进退张皇,上下粉饰”。(《自序》)他为了尽职报效朝廷,便想以著书来挽救败局。于咸丰四年()将平时积累的关于防守方面的军事资料,重加删订,分类纂辑成《防守集成》,刻印三百部,“权为救时之助,以尽涓(捐)报之心”(《自序》)。
《防守集成》共十六卷,十六篇,附图余幅,约万字。对于每篇的排列顺序,编者动了一番脑筋,都有一定的依据,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编者认为,本书以讲地方官弁防守土地为主,故以“城制”为卷首;有城不可无卫,故以“保卫”为卷二;既有城卫,不可不附民,故以“保甲”为卷三;既有民不可不教,故以“乡团”为卷四;有城有民不可不足食,故以“积贮”为卷五;内事既备,外患不可不知,故以“烽堠”为卷六;既知敌至,又必先据地利,故以“设险”为卷七;险阻既固,又必预为困寇之术,故以“清野”为卷八;野既清,而城中需用之物不可不备,故以“需备”为卷九;各物具备,更需器械以资捍御,故以“守器”为卷十;器械足资,则号令不可不明,故以“约束”为卷十一;令行必有禁止,故以“严禁”为卷十二;禁令严明,尤宜倍加谨慎,故以“慎防”为卷十三;布置周密,敌至临时措之方可裕如,故以“措应”为卷十四;各项具备,最终目的是为守城,故以“城守”为卷十五;又恐怕当今不知武略的人,或以为本书为纸上谈兵,空言无据,故以“引证”为卷十六。一至十五卷的体例相同,先有一段理论阐述,出自编者之手,是全书价值较高的内容。接着是罗列辑录的有关资料。一至十四卷均附载有图说,主要有城制图、防御工事图、阵图、防守器械图、武器装备图、旗帜图等。第十六卷“引证”系辑录的从先秦至明代关于防守城池的战例一百余条。
全书除卷前一段序文外,主要是辑录的资料,但也有编者补写的内容,“编中有武备诸书所未及载者,乃不揣鄙陋,以补其缺。”由于本书所辑资料均未注明出处,编者补的内容也未注明,所以究竟那是编者补充的内容,难以分辨。
本书与同类书比较,在编纂方面有些特点,一是比较全面地辑录了有关民防团练的内容,又删去了繁衍的部分,比较简练;二是注意揭露时弊,促进变革。编者在卷十五“城守”篇揭露当时官场,“文吏游谈而养尊,武臣恬嬉而宝身。闲雅雍容之习成,而慷慨果锐之气丧,一闻寇警,如浇冰水”。并声言“因录《城守》以救弊”。他还提出改革城制,学习西域城制,按营阵之法建城,大城包小城。这样一城破,其他城犹存。三是为便于粗通文字的军人学习,全书作了断句。四是所绘阵图,以兵器、旗帜代替抽象的符号,比较形象易懂。
《防守集成》成书于封建社会的末期,它所防御的对象,除了外国侵略者及所谓土匪外,主要是防农民起义,所以在政治上有它反动的一面。但是从军事的角度看,它所提出的一些防御思想,还是有借鉴价值的。对于守与攻的关系,它提出“盖欲善守,必明善攻。预知患端,方能捍患”,(卷二《堡卫》)“欲战必先守,欲守必先清野,欲清野必先坚壁。”(卷四《乡团》)要以战为守,积极防御,“所谓守者,非徒闭门不出,可幸保全也。必按境内山川形胜,何处可扼要,令重兵屯守;何处可分据,令偏师犄角;何处可伏兵挫其先锋;何处可游兵,绝其粮道;何处可设机,以陷敌于死地。能以战兼机术为守,则守固。断不可遽闭城隅,自投绝路。故善守者,必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卷七《设险》)它还总结了一些守城的规律,如“三道”(正道、奇道、伏道),“五败”(壮夫寡;小弱众;城大而人少;粮少而人众;蓄货积于外;豪强不用命),“三可力守”(外有援兵;人士劲勇,刍粟丰备;城池完固,民人富实),“三可决战”(外无援兵;人劲马壮,兵甲坚利,储蓄不备;城池不完,士民穷匮)等。对于各种防御工事的修筑标准,它提出要以是否有利于杀敌为准,“敌台、弩台,俱以杀敌为义,不能杀敌,无贵为台矣”。(卷二《堡卫》)该书有清咸丰四年刊本传世。
五、近现代兵书
《国防论》
作者蒋百里(—)名方震,字百里,号澹宁。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外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