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的辩才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这世界上几乎没有子贡的利嘴攻不克的堡垒,比如孔子突然大发善心,想劝楚平王的弟弟、楚令尹子西做人不要沽名钓誉,但孔子没想好派谁去合适,子贡自告奋勇,“赐也能”。不久后,子西果然被子贡的连珠炮炸得七荤八素,“(子贡)乃导之,(子西)不复疑也”。
枪能杀人,嘴同样能杀人,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嘴的功能甚至可以改朝换代,影响历史发展的进程。子贡的嘴能厉害到什么程度?我们所熟悉的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一举灭吴,复仇称霸,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始作俑者是谁,答案是子贡。
司马迁给子贡立传,洋洋洒洒两千字,基本说的就是子贡挑拨吴、越之间的仇恨,引诱吴越大战,从而使鲁国避免遭到亡国之灾的传奇经历。因为子贡存鲁、去齐、引吴越混战的故事实在精彩,凭此一战,子贡“春秋第一名嘴”的地位牢牢不可动摇。
四二 侠儒子路
说完了颜回,再来讲讲性格上与颜回站在另一极的子路。
只要有人类存在,就必然会在意识形态或性格上形成对立的两种人,比如有人激进,有人温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鹰派和鸽派,或者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孔子的学生中,能有资格与颜回并立于性格硬币的两面的,也只有子路。子路其实是他的字,他本名仲由,也有一说叫季路,孔子喜欢称呼他的名字,但众多史料多称为子路,所以就不另起炉灶,本篇也称他为子路。
颜回比孔子小了三十岁,所以孔子可以把颜回当成儿子一样,但子路却只比孔子小十岁,生于公元前542年,和孔子名义上是师生,实际上就是大哥和小弟的关系。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子路绝对是个另类,如果说颜回温柔如水,那可以说子路刚烈如火,颜回像一块玉,子路就像一块生铁。
孔子的学生多喜欢摇头晃脑地读书,卧于林下,饮泉笑谈儒者。子路不喜欢这些酸文假醋的做派,如果把子路关在屋子里面读书,不出一个时辰,子路准能把门踹开,他的性格和《水浒传》中的黑旋风李逵极为相似,天生就是个坐不住的人。
颜回好求仁,而子路最大的追求则是长剑,一柄长剑在手,腾云舞龙,好不自在。孔子曾经问子路,你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子路很自豪地说,我最喜欢舞长剑。
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很不满意,这哪里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儒生,分明就是一个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绿林强人。孔子劝子路要多学习文化知识,“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君子不可以不学”。虽然子路最终接受了孔子的劝学,但一个人的性格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子路依然不改自己的强人做派。子路和三国东吴名将吕蒙有些相似,吕蒙也是听了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但骨子里的武夫基因是抹不掉的,子路同样如此。
孔子也知道子路的性格,所以孔子并没有要求子路全盘照抄颜回的价值观,这是不可能的,孔子只是希望子路能多一点温和的色彩,为人处世不要过于强硬。曾经有人问孔子: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孔子的回答是:“勇人也!我不如子路。”《论语·子罕》记载的“勇而无惧”,应该指的就是子路。
孔子称赞子路为人“勇”,不仅是因为子路为人豪侠仗义,而是孔子曾经亲身领教过子路的粗暴。子路是典型的武夫粗人,所以司马迁说子路“性鄙”,性格直来直去,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当面骂人是家常便饭。子路热衷于打架斗殴,谁要是把子路惹毛了,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孔子和子路认识的时间应该比较早,但双方还没有确定师生关系,最多算是个熟人。孔子成天宣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所以遭到了子路的轻视。既然老夫子喜欢“人不善我,我亦善人”,子路自然要占点孔子的便宜,没少对孔子动手动脚,“陵暴孔子”。
孔子向来是不崇尚武力解决问题的,他就像《大话西游》中的唐僧一样,在孙悟空面前念念叨叨,直到子路捂住耳朵投降为止。孔子成天在子路面前大讲仁义道德,“设礼稍诱子路”,子路这才“儒服委质”,拜在孔子门下,这充分显示了子路性格中坦率可爱的一面。
其实以子路的性格,他穿上儒服,照样是横着走路,背长剑,踏步如流星,性格豪爽开朗,天生就是一个适合在官场上捞饭吃的人物。子路很渴望功名,入世的心态非常积极,人都是需要有一点野心的,套用那句再“烂俗”不过的名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